為何法國香檳被稱為惡魔之酒?

香檳,這種氣泡細緻、口感清爽的酒,經常在慶祝場合中出現,象徵著歡樂和喜悅。然而,在香檳發展的早期,它卻有著一個令人不寒而慄的稱號——「惡魔之酒」(Le Vin du Diable)。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種美酒與「惡魔」扯上關係呢?

早期釀造技術的限制

要了解香檳為何被稱為「惡魔之酒」,我們需要回溯到香檳釀造的早期。當時,人們對於發酵過程的理解尚不透徹,經常會發生葡萄酒在裝瓶後繼續發酵的情況。這種二次發酵會在瓶內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,導致瓶內壓力急劇升高。

由於當時的玻璃瓶製造技術還不夠成熟,無法承受如此大的壓力,因此經常發生香檳瓶爆炸的意外。這種爆炸不僅會造成酒液的損失,更可能傷及酒窖的工作人員。試想像一下,在陰暗的酒窖中,一瓶瓶裝滿氣泡的酒就像不定時炸彈一樣,隨時可能爆炸,難怪當時的人們會將香檳稱為「惡魔之酒」。

難以控制的氣泡

除了瓶子爆炸的危險外,早期香檳酒中的氣泡也難以控制。有時氣泡過多,會導致瓶塞彈出,造成酒液噴灑;有時氣泡又不足,影響了香檳的口感。這種不穩定性也讓當時的釀酒師感到頭痛,他們既想釀造出帶有氣泡的葡萄酒,又苦於無法控制這些「頑皮」的氣泡,因此「惡魔之酒」的稱號也反映了當時釀酒師的無奈和挑戰。

從「惡魔之酒」到「慶祝之酒」

隨著釀造技術的進步,特別是「香檳釀造法」(Méthode Champenoise)的發展,人們逐漸掌握了控制瓶內發酵和氣泡產生的方法。更堅固的玻璃瓶和更有效的瓶塞也相繼問世,大大降低了瓶子爆炸的風險。

如今,香檳的釀造已經成為一門精密的科學,從葡萄的種植、採摘,到發酵、瓶內陳釀,每一個環節都經過嚴格的控制。曾經的「惡魔之酒」也蛻變成了 célébration 之酒,在婚禮、慶功宴等場合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,為人們帶來歡樂和喜悅。